海上的情況變幻莫測,可調配的救援力量薄弱,支援手段缺乏,需要更廣泛的協同配合和更強有力的技術系統支持。為了最大程度減少海上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,學習海上自救互救知識十分重要,這與每一名船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。
01意外落水 哪些因素嚴重威脅生命
對海水溫度缺乏耐受力
人的體力不同,在水中生存的時間也不同。一般來說,人泡在15~20℃水中,可生存12小時;水溫10~15℃,多數人可生存6小時;水溫5~10℃,有一半人可生存1小時以上;水溫2~5℃,大部分人生存時間不會超過1小時;水溫2℃以下時,一般人只能耐受幾分鐘。
其他威脅
低水溫環境下,體內各重要器官發生嚴重的功能失調狀態,心室發生纖顫,這是海難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。而對于落水者來說,海上求生面臨的重要威脅,首先是溺水,其次是暴露、暈浪,缺乏淡水、食品,恐懼,船位和救生艇、筏的位置不明等。
02我國目前海上的救助力量
專業搜救力量
國家和各地擁有的專門從事海上搜救工作的救助單位,配備有專業的救助人員和救助裝備,是最具實力的一支海上救助隊伍。
社會搜救力量
主要由各地從事海上運輸、漁業捕撈、港口生產、工程作業的單位和個人組成的搜救志愿者隊伍,經海上搜救中心協調參加搜救工作,成效顯著。
政府公務部門搜救力量
如海事、海關、水上公安、漁政等,是常備的基礎救助力量。
軍隊和武警力量
在重特大水上事故險情和具有高難度的救助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。
03船員應掌握的自救能力
由于海上救助的特殊性,救助力量往往很難第一時間到達現場,為此,船員們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救能力:
第一時間發出求救信號
通過一切手段,將遇險的具體情況、時間、地點、遇險性質、所需幫助等和報警求救信號發送出去,一般可通過高頻電話(VHF)、DSC、GNDSS衛星通信系統、應急示位標、單邊帶等等船用救生設備。條件允許時,也可以直接用手機撥打水上遇險報警電話:中國海(水)上搜救專用電話:12395。
在海上,船舶一旦發生碰撞、觸礁、擱淺、漂流、失火等海難事故或遇人員落水、突發疾病需要救助,就可以撥打12395向海上搜救中心報警。
可用于求救的信號工具
1、發射光。利用鐵或者閃光金屬物(如鏡子),將陽光反射傳遞信號。如果陽光強烈,反射光可達15公里左右,而且從高處更容易發現。
2、信號筒。分為日用和夜用兩種,通常日用在10公里內才能看到,夜用在20公里外都能看到。
3、防水手電筒??梢栽谝归g發射信號,但最多只能照射出2公里左右。
4、自制信號旗。將布繞在長棒的頂端作信號旗使用。
5、海上求救燈。點著后靠海水來發光,將其浸入海水可持續發光15小時,在2公里遠的地方就可以發現,該工具壽命3年。
6、鋁制尼龍布。反光性強,從遠處就能發現,而且也容易被雷達所發現。
棄船時要注意:
1、棄船警報信號為(一分鐘連續鳴笛七短聲,一長聲),所有在船人員聽到警報后要立即穿好救生衣,按各船艙中的緊急疏散圖示方向集合棄船。
2、可利用內梯道、外梯道和舷梯逃生,在機艙的人員可利用尾艙通往上甲板的出入逃生。向船舶前部、尾部和露天甲板疏散,必要時可利用救生繩、救生梯向水中或來救援的船只上逃生,也可穿上救生衣跳進水中逃生。聽從指揮依次序登救生艇(筏)離船。棄船后,應盡快遠離出事船只,因為下沉的船舶容易形成漩渦,把人卷入。
3、跳水求生前要穿好救生衣,盡量避免從高處入水(最好不超過5米),跳水前要先觀察水面,確認無落水者,無障礙物,盡可能選擇在上風處,遠離船舶的破損缺口處跳水。
落水時要注意:
1、保持“HELP”姿勢,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身體表面暴露在冷水中,降慢了體熱散失速度;能使頭部、頸部盡量露出水面,以保持視野和避免傷害。將兩腿彎曲,盡量收攏于小腹下,兩肘緊貼身旁夾緊,兩臂交叉抱緊在救生衣胸前,僅有頭部露出水面。
2、出現痙攣(抽筋)現象落水者千萬不要慌張,改變原來的游泳姿勢,深吸一口氣,將頭向前彎入水中,四肢放松下垂,慢慢用力按摩痙攣部位,另外,還可以在水中盡力拉伸痙攣部位,從而得到緩解。